时间: 2024-06-29 06:53:34 | 作者: 导线
11月4日,秦岭深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境内,±1100千伏吉泉线年度综合检修作业现场,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业人员顺利完成4319号铁塔1100千伏线路避雷器安装。针对该区域雷电密集的微气象特点,本次安装的线路避雷器将大幅度的提高线路抵御雷电过电压能力,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确保“西电东送”电力大动脉稳定传输。
±1100千伏吉泉线起于新疆准东(昌吉)换流站,止于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总长约3304.7千米,最大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陕西送变电公司负责该线路陕西段运维检修工作。
今年以来,±1100千伏吉泉线万千瓦,日最高输送电量2.436亿度,输送电量达到500.7亿千瓦时。依照国家电网雷电系统统计显示,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蔡川镇区域为雷电密集区,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若因雷击导致跳闸,将影响整个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按照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本次检修期间,在4317号至4319号等3基铁塔安装1100千伏线路避雷器,强化本区段在秦岭山区特殊的地理、天气特征情况下防雷、抵御过电压的能力,确保线路可靠运行。
“线路避雷器的原理是通过将雷电能量引导到地面,以此来降低电力设备和线路受到雷电冲击的风险。”国网陕西电科院朱明曦博士介绍说。本次安装的3组1100千伏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他们与厂家共同研发,在陕西电网首次使用。
和传统避雷器不同的是,本次安装的避雷器和导线之间没有直接的引线连接,而是保留了一段空气间隙。导线遭遇雷电时,过电压将击穿空气间隙,然后才通过避雷器将过电压分流到地面,保护电力设备和线路免受雷击和过电压的影响,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避雷器本身的性能指标在出厂前都做了严格的测试,现场必须精准控制的就是空气间隙的数值。”朱明曦说,“本次空气间隙的要求是2900毫米,正负误差不大于50毫米。”即误差不大于1.7%。
落在陕西送变电作业人员肩上的任务就是要在百米高的铁塔半中腰,平伸出一个横担支架,将相当于3层居民楼高,却又呈细长圆柱状的避雷器安装在横担末端的支架上——然后在避雷器顶端和导线之间寻找、制造空气间隙,目标无限逼近2900毫米。
“高空作业,误差不大于1.7%。这样的安装方法和精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面对。”陕西送变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张筱建说,“经过多次当地考验查证、反复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一套措施得力、流程完善的作业方案,分三步严控,层层铺垫,保证最终安装精度满足技术标准。”
第一步,采用地面组片、整体吊装的方案安装支架横担,平稳快捷把好第一关。横担总重约5吨,长约14米。根据设计图纸结构特点,结合检修作业点地形、塔型等真实的情况,作业人员先在地面完成横担的组装,然后再利用导线横担施工孔、铁塔顶部、塔身及绞磨地锚构成起吊承力系统,对横担进行整体吊装。“这种方案不但化解了地形对大型机械的限制,保证了起吊作业的安全平稳,而且横担就位后,立即就可以测量是不是满足后续安装精度的要求,及时作出调整。”陕西送变电公司现场作业班组负责人王宪全说。
第二步,采用分段吊装、同步调整的方案吊装避雷器,确保安全,精准对位。避雷器主体由4节2225毫米长的元件竖向堆叠而成,总重约1吨,整体为细长柱状垂直结构。作业人员先将避雷器底座安装就位,然后整体起吊下部3节,再调整3根5米长的斜撑绝缘子,保证避雷器整体垂直,且顶端中心点与极Ⅰ线夹联板中心精准重合,为下一步间隙精调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步就是测量间隙,调整间隙环位置,达到目标值。”王宪全说。固定好避雷器主体后,高空人员使用传递绳将上下间隙环拉至安装的地方,再顺软梯到达极Ⅰ线夹联板与避雷器之间,分别安装上、下间隙环。通过调整下间隙环调节螺杆,控制上下间隙环垂直间距逼近2900毫米,然后牢固锁定。
10月24日,采用直升机把约30吨物资运输到3基塔位后,安装工作即按照方案有序展开。10月29日,4317号避雷器安装好,空气间隙2885毫米。11月2至4日,4318、4319号安装好,空气间隙2920毫米。
“三步操作环环相扣,安全、精准、可靠地把误差控制在了0.7%以内。比要求精度还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张筱建说,“我们陕西送变电公司本次安装作业,无论是质量把控,还是安全把控,都做到了策划周详、执行到位。空气间隙的实际测量数值均满足了避雷器工作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吉泉线的耐雷水平将得到一定效果提高。”
运营维护:陕西和之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律顾问:陕西法正平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平安技术上的支持:西安恺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