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02:36:25 | 作者: 导线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快速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发挥重点电网工程在优化投资结构、清洁能源消纳、电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快速推进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合计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
算上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在建、在运的23个特高压工程,以及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内的3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家族即将变成一个拥有33位成员的大家庭。
为什么已经有26项特高压工程了,国家还要继续建?因为特高压工程是大国重器,于国于民都有利。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的分布不平衡,西部、北部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却远离中东部负荷中心。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匮乏。因此,不论是西部北部地区,或东中部地区,都迫切地需要特高压通道的连接,将电力输送出去、收进来。
截至2017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建成和核准在建特高压工程线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2亿千伏安(千瓦),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送电超过9000亿千瓦时。可以说特高压电网已被证明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国没理由不加速规划、建设。
特高压不仅为西部、北部地区提供了发展机会,也给东中部地区解了燃眉之急。东中部地区缺资源、缺电力、缺土地。特高压工程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为东中部地区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数据说话!据预测,“十三五”期间,上海、江苏、浙江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2.5%、5.5%和6.1%。这样快速的增长,光凭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有了特高压,一切迎刃而解。
特高压工程在清洁能源消纳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位居世界第一,仅仅是“三北”地区,目前新能源装机合计超过1.7亿千瓦,但该地区电力外送能力仅有5200万千瓦。
预计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5亿、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6.5亿、9亿和15亿千瓦发展需要。
特高压具有网络规模效应,成网后能明显降低电力供应成本。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为0.4元/千瓦时、0.7元/千瓦时左右,预计2025年均可降至0.3元/千瓦时左右。
随着特高压工程的连续核准与开建,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甚至500千伏输变电设备都要从国外引进。而如今,包括特高压设备在内的电工装备已出口多个国家。
伴随着特高压的发展和建设,从传统老牌企业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到如今的西电集团、特变电工,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新闻屡见不鲜。面对特高压这道压轴大题,中国电力产业从装备制造到建设运行完成了一次弯道超车。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史,电力需求与经济从始至终保持同步。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电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7万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了25.5倍,年均增速达到8.8%。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用电量随之上升,电网配置范围逐步扩大,电压等级也相应提高。反之,如果能源输送出现“瓶颈”,事关行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保障。
1978年,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是330千伏,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500千伏交直流工程。500千伏电网有力支撑了我国多年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送能力不够、东部土地资源紧缺和环保容量的制约,不足以满足新的需求。
2004年,华东三省一市召开了“十一五”规划讨论会。当时华东500千伏电压网架接近发展极限,电网走廊资源紧缺、短路电流超标严重,若干500千伏变电站被迫分列分段运行,直接影响电网安全。我国能源资源和需求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新的发展需求,使得发展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优、配置能力更强的电压等级成为必然。
与500千伏相比,特高压在输送距离和能力上有显着优势。在输电走廊日益紧张的前提下,据测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走廊宽度虽比500千伏方案宽20米,输送容量却达到4至5倍,综合计算,相当于节省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说:“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特点是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这是超高压等其他电压等级所做不到的。”
▲2017年12月21日,中国特高压“走出去”的首个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特高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特高压对于许多和中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发展上的借鉴意义。
发展特高压,是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最艰难、最成功的创新实践之一。这一项大国重器,凝聚的是中国电力人筚路蓝缕的心血,实现的是中国电力行业百年超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