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menu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灯火里的中国

时间: 2024-11-11 17:03:42 |   作者: ballbet贝博BB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繁华都市到西北边疆……触摸发展脉动、展现山河魅力,壮美的时代画卷由此打开。

  75年来,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电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智慧和双手实现自立自强,攻坚世界难题,铺设光明之路。

  1965年,西藏自治区发电装机容量只有8000多千瓦,仅地区形成了35千伏电网雏形。到2023年,全自治区发电装机容量达630.83万千瓦,4条“电力天路”照亮“世界屋脊”,覆盖全区300多万人的统一电网形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玉麦乡家家户户用上了智能手机和电脑,“桃花源”嘎拉村的旅游收入连年增长,阿里陈塘镇发展起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

  西藏生产生活用电的变化,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例证。追寻新中国电力75年的辉煌记忆,伴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我国电力工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实现跨越发展,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这是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2023年,我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9.5万亿千瓦时和29.2亿千瓦,是1949年的2000多倍和1500多倍;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倍;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量比1980年增长41.4倍,年均增长9.1%。我国电力生产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电网从分散孤立、基础薄弱发展变成全球上覆盖范围最广、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高压输电线路最长、安全运行水平领先的大电网。

  这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绿色篇章。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的发电量从1978年的446亿千瓦时发展到2023年的3.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0%,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由17.4%提高至33.7%。我们国家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结构由以煤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我国基本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能源供给提质增效,绿色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底色。

  ▲国网北京送变电公司实施工程人员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4标段进行导线展放后的线路自检

  这是奋力攀登的磅礴力量。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敢啃“硬骨头”,勇攀新高峰,走上高水平发展之路。从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等多轮次市场化改革,再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我国电力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蹄疾步稳,创新动力更足。我国电力工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在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煤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

  这是开放合作的生动注脚。从以经济援建形式参与国际水利电力项目建设,到发挥优势全方位“走出去”,我国电力公司实现了从国际工程总承包到技术、装备、标准全方位输出,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75年来,党领导下的我国电力事业在前进中破解难题,在发展中开创新局,汇聚起推动高水平发展的蓬勃力量。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公司和电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贡献。

  7.94千瓦时,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均用电量;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用电量也仅为260千瓦时;200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突破1000千瓦时。2023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达到6539千瓦时,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达13524亿千瓦时。

  一组数据,记录用电量增长的跨越历程,映照中国发展的蓬勃活力,也折射出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人民群众可靠用电、便捷用电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和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到农村电网改造,再到以大电网延伸为主的“户户通电”和无电户通电,电力点亮城市乡村,也带动产业兴旺;从开展光伏扶贫、定点扶贫,到推进深度贫穷的地方脱贫攻坚,中国电力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投运,到清洁取暖让千家万户“绿色过冬”,人们享有碧水蓝天的获得感愈发充实……

  2023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6%、99.900%,供电质量全方面提升,电网建设的发展成果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仅用十几分钟,家住上海市青浦区的王女士在上海就办好了苏州房子的电表过户手续;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中心的一座大楼内,电、气、热、水等多种能源实现一体化供应;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古龙社区种粮大户陈金贵提交用电增容申请后不到3天,动力电就通到了稻田边……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让企业与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上升到第12位。受益于“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省时、省力、省钱”服务,2023年全国电力客户节省办电投资600亿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我国电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用能需要。

  国运兴,则电力兴。历经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同心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75年来,电力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全力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作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网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电力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回顾电力工业发展历史,1956年,国产首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田家庵电厂投运;1960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投产;1974年,国产首台30万千瓦燃油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投运;2003年,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我国加快电力建设步伐,投产大批水电站、火电站,增强电力供应能力。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员服务队队员在海南共和光伏产业园开展电力服务

  电网建设也一直在快速推进。1954年,我国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千伏超高压输电线年,河南平顶山—湖北武昌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建成,拉开500千伏电网发展序幕;1989年,我国首个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实现异步联网;2005年,青海官亭—甘肃兰州东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运,我国电网电压等级提高到750千伏。

  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电力供应的要求慢慢的升高,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2009年1月,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一年后,±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我国全方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800千伏锦屏—苏南、溪洛渡—浙江等特高压直流工程,±1100千伏准东—皖南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及1000千伏锡盟—山东、淮南—南京—上海等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特高压骨干网架持续完善,区域电网结构不断优化。

  ▲国家电网浙江电力(丽水)红船员服务队队员在茭白交易市场向茭农了解用电情况

  目前,国家电网在运“19交16直”35项特高压工程,促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在电网“大动脉”贯通四方的同时,各区域主网架结构也加快完善,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稳”的基础更扎实,“绿”的动能更强劲。从能源生产侧看,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23年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煤电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煤电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加快煤电低碳发电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推动煤电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能源转型、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公司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公司推动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发展提速,加大储能创新技术成果应用,推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目前,公司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74座、容量9397万千瓦,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

  从能源消费侧看,我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转变用能方式。2023年,我国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占比为17.9%;终端用能电气化率约为28%,位居国际前列。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绿色用能方式推广至各行各业。在河北西柏坡,全电景区已建成,全电民宿、全电厨房、群充群控充电桩开启绿色新生活;在长江湖北段,主要港口实现岸电全覆盖,电网企业在湖北省110个码头投运岸电桩299台;在江苏溧阳,创智园近零碳智慧园区微电网项目投运,园区实现绿色用能。

  大国重器,步履铿锵。胸怀“国之大者”,公司自觉把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以实际行动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电已能像其他商品在市场上一样现买现卖。从以前“啥时候发电都是一个价”,到现在“1千瓦时电在不同时间的发电价格差好几倍”,发电价格与交易方式的变化,是我国不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生动写照。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工业既要为经济腾飞提供强大的能源动力,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供电保障,也与别的行业一样,要一直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1987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推动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2002年,“厂网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电力发展活力;2015年,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竞争性电力市场进展加快;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2年1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公司坚决贯彻中央改革要求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输配电价改革、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作、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等各项电力改革任务。

  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电力市场环境,正推动电力资源配置效率更优。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在2023年达到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升至61.4%。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电力市场累计注册经营主体74.3万家,同比增长23.9%,电力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今日之电力工业,朝气蓬勃:我国煤电行业推广应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深度调峰技术等,环保和能效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我国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在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大电网控制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

  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引擎,中国输电技术一路爬坡过坎,推动电网向着更高电压等级、更广覆盖范围、更大输送能力的方向迈进,我国已变成全球首个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并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国家。电网的智能水平也在提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创下12项世界第一;公司在上海建成世界首个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提升了我国在超导输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输电技术跨越发展的同时,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持续提升。公司着力提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水平,构建完整的特高压试验、研究、技术标准体系,研发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自主研制特高压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工程样机,建成新一代电磁暂态仿真平台。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带动了标准发展提升。我国制定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的有关标准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成立,由南瑞集团承担秘书处工作,实现我国IEC系统委员会秘书处工作“零”的突破;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全世界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公司全链条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发布新型电力系统2030重大技术问题及攻关任务布局,成立新一届科技咨询委员会,引领带动产学研用同向发力。

  新技术加快研发,新模式加速运用:中国电科院自主研制的新能源宽频阻抗测量装置填补了宽频阻抗现场实测世界空白;冀北电网已建成国内顶级规模的新能源汇集系统分布式调相机群;国网福建电力围绕新能源友好并网、分层分群调控、大电网与微电网融合发展布局一批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保证电力高效稳定供应。

  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电力工业迸发出强劲动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电力行业“走出去”道路始于对外援建,之后发展到投资、服务、装备、技术全方位“走出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开始,中国企业就以承包商身份承建海外火电站项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电力行业以企业“走出去”为核心,通过交流互访、参加国际会议、设立境外机构等形式加强国际交流,积极签署对外交流合作协议及备忘录,推动国际项目合作。

  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电力市场开发项目涉及气电、煤电、油电、潮汐电、核电、风电、水电、输电、配电等。无论是一开始的“建设-经营-转让”项目,还是之后的股权收购、独立发电商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及“抱团”出海,中国电力行业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带动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

  2007年,党的明确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随后的几年,公司国际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12月,公司与两家菲律宾当地合作方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菲律宾国家输电许经营权;2010年和2012年,分两次收购巴西14家输电特许权公司100%产权;2012年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权……“走出去”蹄疾步稳,发展动能加快集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打造出核电、特高压输电、水电、新能源等一批重大出口成果。2013年,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电力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电网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40%,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公司坚决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强能源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承建了巴西、巴基斯坦、沙特、波兰、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家的国家级重点电网项目,推动中国电网技术、装备、标准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跨越亚马孙流域的“巴西电力高速公路”——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二期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能源、电工装备、原材料产业发展。

  在推进国际项目的同时,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公司赞助的巴西马累贫民区青少年交响乐团已成为里约热内卢的一张“音乐名片”;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由公司承建的离网光伏电站项目让当地2000多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公司发起并完成的民生援助项目——菲律宾“光明乡村”扶贫通电项目为偏远地区居民建起光伏电站……带有“中国印记”的电力工程让当地民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目前,公司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业务,国际产能合作合同额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在更加广阔的能源国际市场,全新的“出海”故事正在书写。

  75年披荆斩棘,中国电力工业从跟随、追赶到超越、引领。崇山峻岭间,一座座铁塔矗立;江河道路上,一条条银线跨越;深埋地表下,一根根电缆延伸。电能涌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为民生用能提供保障,为绿色转型提供支撑。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电力工业将乘风破浪、扬帆前行,奋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