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29 23:28:38 | 作者: ballbet贝博BB
累计诊断处置特超高压电网设备严重缺陷百余起,避免因停电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元;
特高压技术是我国全球领先、引以为傲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能实现超远距离的能源优化配置,且容量大、效率高、损耗低,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中国名片”。目前,山东已建成“五交三直一环网”,拥有国内顶级规模的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接受外电能力达3300万千瓦以上。
在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进·新”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王进(左一)、冯新岩正在讨论技术问题。(□资料片)
在我国特高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一线产业工人如何攻克世界性难题?在电力检修中最艰难也最危险的地方,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进·新”创新团队的成员们,以“敢闯无人区”的进取精神,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参与和见证了特高压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国引领”,也在中国电力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跨越中,实现了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无人机状态良好,申请起飞!”4月22日,在国高压直流带电作业复证实操培训项目现场,飞手耿彬在确认无人机状态后向副班长王进汇报。得到许可后,耿彬操控无人机,将带有后备保护绳的铁塔挂架挂到铁塔的指定位置,为人员登塔搭设好了后备保护通道。
为避免作业人员高空坠落和触电风险,确保安全,提高效率,王进带领“进·新”创新团队研发了“无人机+铁塔挂架搭设后备保护通道”“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传递物料”等创新工法,在今年山东电网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春检中普遍的应用。“我们工作的铁塔很高,从几十米到几百米都有。”王进和记者说,早些年,他在进行登塔检修作业时,常常只能靠自己抓稳踩牢,安全风险很高。
2011年10月17日,王进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球同步直播。±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工程,占山东省总负荷的近十分之一,被称为“不能停电的线路”。
谈起那次站在超高压线上的感受,王进坦言压力特别大。“那次的作业点到地面是56米,顺着软梯爬上去,电流转移棒搭上的一瞬间,上万伏的电就导在我穿的屏蔽服上。”王进说,当时,±660千伏超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在世界上并无先例可循,为完成这一个项目,他们进行了大量创新和反复试验。2014年12月,王进团队凭借独创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始于微末,臻于至善。作为当年山东省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工人团队代表,王进谈起创新的初衷:“高空带电作业的每一秒,都是在生命禁区里穿梭,想用好工法、好器具,安全省力地快点把活干完,不创新不行。”正是这样简单又务实的心愿,让这群一线工人第一次制定了通行于世界的中国标准。
越来越多工友在王进的带动下投身特超高压输电线路专业中。谈起自己的徒弟——“技术能手大满贯”李敏等青年人才,王进十分欣慰:“这些年,我们形成了很好的人才梯队。新员工来了,先到我们生产一线。他们的创新意识很强,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正在产生变革。”
如果把王进负责的输电专业比作人体动脉,那么冯新岩负责的变压器就好比心脏。作为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两大核心专业,它们的每一次创新突破,都直接影响着特高压行业的发展。
“对特高压设备来说,电压等级提高后,问题的发展速度也特别快,产生异常信号后不到一天就有可能出现故障。”冯新岩和记者说,他和小组成员早在2010年就开始研究变电站设备正常运行中的检验测试手段,然而对于特高压设备,却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仔细的检测,人员也难以靠近。
我国在特超高压变电站设备带电检验测试方面发展较早,但也存在很多技术空白,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2016年,冯新岩带领团队开展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攻关,走遍了国内近一半的特高压变电站,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带电检测干扰排除与定位技术,把检测准确率提升到接近100%,为世界特高压领域贡献了可参考的“中国方案”。而随着特高压项目开始大规模建设,发展“智能监测”成为新的时代要求。
在冯新岩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一台智能型特高频在线监测装置。“在这上面,可以加装20多种传感器,经过控制它们对变压器进行监测,坐在办公的地方里就能实现远程诊断。”冯新岩认为,做“电网医生”,懂研判数据比会操作设备重要得多,但要把人的经验转化成算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现实环境中的干扰比实验室中模拟的要复杂得多,初代监测设备总是频繁误报,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经过一线团队和研发机构的反复沟通、不断测试完善,才让设备的软硬件性能达到了使用标准。2022年,冯新岩团队发布的《智能型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创造了新的行业标准。
“经过了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才把变压器的人工带电检测难题解决掉,故障见得多了,看上几组异常数据就能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问题。但智能监测是新的模式,难度要大得多。”冯新岩表示,目前,智能监测还停留在远程诊断阶段,一些复杂的信号还需要人工分析和解决,做不到完全替代人。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网络安全等新的难题。在冯新岩看来,正是这些新的问题,使创新的动力生生不息,他们会一步步去解决。
当前,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步伐,电力保供面临更高要求、更大挑战。特高压是能源电力行业的主战场,是电力保供的主阵地,是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最前沿。输变电领域的创新能手们,从开始的分头攻关,逐渐走到一起,搭建起技术交流碰撞的新平台。
2023年12月,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将以王进、冯新岩为首的团队聚在一起,完善优化了“进·新”特超高压创新团队。如今,除了王进和冯新岩,他们各自的徒弟李敏、赵廷志也成为“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其中,李敏创新的无人机巡检应用,逐步实现了输电线路由“人巡”到“机巡”再到“智巡”的革命性发展。
“去年12月,山东雨雪天气频发,山区的一些线路覆冰严重,人爬上去,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抢修物资重,人员作业危险。我们利用无人机搭载绝缘棒进行除冰,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李敏和记者说。此外,团队和大疆合作研发的无人机机场,将变电站作为提供无人机电源的“机巢”,作业人能远程操控无人机进行机巢周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巡检。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进·新”团队的创新源于生产一线,也服务于生产一线,创新成果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累计开展特超高压带电作业400余次,诊断处置特超高压电网设备严重缺陷百余起,避免因停电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元;建成的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先后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3000余课时,培训学员超过1万人次。如今,90后孙阳、李雨轩成为“进·新”团队的新锐力量,段涛、李浩等创新能手也加入进来,团队的创新热情更高、活力更足。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进·新”团队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他们正用扎根产业一线的努力,不断擦亮中国特高压这张“技术名片”。
推动旅游业高水平发展行稳致远——习重要指示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