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5 11:01:43 | 作者: 行业资讯
听不懂麦道客机的英文故障报错?1993年11月13日:中国北方航空6901号班机在中国乌鲁木齐坠毁,导致12人死亡。
在90年代初期,中国航空业野蛮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6901号班机只是问题的一次爆发罢了。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90年6月,以沈阳仙桃国际机场为运营基地,下辖吉林和大连两家分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进行重组,2004年被彻底收购,成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的一部分。
此次事故的6901号班机,是一架麦道MD82型客机,是麦道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双引擎客机。在1985年,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合作生产MD82的协议,上海方面来料组装了35架客机。
客观来说,麦道MD82也算是不错的客机,缺点是比较费油,前后共生产了1100多架。
在6901号班机出事之前,1981年南斯拉夫的一架麦道MD82客机撞山坠毁,死亡180人;1987年中国西北航空一架麦道客机降落时坠毁,仅有1名女童幸存;1991年瑞典的一架麦道客机起飞时坠毁断成三截,因为机组成员拼死挽回,最终无人死亡,但有92人受伤。
在6901号班机坠毁前半个月,1993年10月26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麦道在福州机场冲出跑道,断成几截,导致2人死亡。
6901号班机是一架比较新的客机,在1991年12月刚刚造好,随后1年多累计飞行5000个小时,起降2600多次,没发生过严重问题。
1993年11月13日,6901号班机从沈阳机场起飞,经停北京首都机场以后,飞往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在下午2点30分,6901号班机飞到地窝堡机场附近,同机场塔台建立联系。
在2点35分,塔台通报6901号班机:“场压947百帕,高度表拨正值1024百帕,温度-3℃,地面静风,向西落地”。
这个播报体现了机场塔台人员的不专业,他只需要播报场压、温度、静风即可,却多报了“高度表拨正值”。所谓的“高度表拨正值”是个大概念,同“修正海压”“场面气压”“标准气压”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的高度表拨正值并没关系,这种播报并没有意义。
其中机长的资历比较老,已经53岁,本来是军队飞行员,在运5、伊尔14、三叉戟上飞了1万多个小时。他从1988年改飞麦道MD82,有5年的飞行经验。
副机长43岁,总飞行时间为4600个小时,不过也是1989年才改飞麦道客机,之前只是飞过里2和三叉戟飞机。
见习飞行员是空军飞行员转业,当时才30岁,一直飞轰5轰炸机,转为民航后飞行时间为1000个小时。
客观来说,这三个飞行员的资历似乎不错,但他们长期驾驶的是苏制和英制客机,转而飞麦道的时间都只有三五年而已,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于是,副机长将塔台通报的修正海平面气压QNH1024hPa错误地理解为场面气压QFE,并且进行了错误的高度表拨正。这导致驾驶舱左座的高度表,比实际高度高出了600多米。
认为飞行高度较高,加上地面能见度不高,飞行员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垂直速度模式,导致飞机偏离了正常的降落轨迹。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左座高度表的数值有问题。由于机长的理论水平较高,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导致右座高度表是正常。夸张的是,机长未曾发现驾驶舱左座的高度表问题。
飞机实际高度过低,机舱内很快出现地面迫近警告。随着两次GLIDE SLOPE(低于下滑道)的语音警告,地面迫近警告系统的警告自动使自动油门断开。
以3个飞行员,尤其正在驾驶的2个老飞行员经验比较丰富(见习飞行员坐在后方观察位),应该能分析出可能是实际高度出现了问题。
飞机高度太低,地面迫近警告系统开始报出PULL UP(拉起)报警,连续报了4次。
此时,他们终于发现高度似乎偏低,试图接通无人驾驶垂直导航的“高度保持”模式。无人驾驶的垂直导航接通方式,由垂直速度模式改变为高度保持模式,飞机自动调配姿态,增大迎角。
这种解决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油门无法启动,反复强行启动无人驾驶,只会导致飞机速度大幅度降低。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果断脱离无人驾驶,转而手动驾驶,尤其是启动油门增速,同时全力提升高度,必要时候进行复飞。
机组成员的一连串错误操作,导致客机最终失速。飞机向下坠去,最终偏航撞到了地面高压电线公里处。
在坠毁的撞击中,飞机上102人中,共有12人死亡,60人受伤,有些人伤势严重。
在下午2点51分56秒,连续出现了2次下滑道警告声(GLIDE SLOPE),机组成员毫无反应。
此时副机长开口询问:“PULL UP怎么回事”,机械师含糊的回答“小心点吧”。
此时客机高度已经很低了,又过了几分钟,机械师终于发现高度不够,喊道“(注意)高度啊”。
无语的是,副机长并没有听懂,回答“气压高度高”。机械师焦急地喊道“别下了,别下”。
直到此时,机长才发现飞行高度不够,试图接通无人驾驶垂直导航的“高度保持”模式,因油门断开无法增速,最后导致失速。
首先是机场塔台错误报出了“高度表拨正值”,但如果机组成员的业务素质过硬,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黑匣子中录音显示,机组人员为这个“高度表拨正值”进行了长达2分钟的讨论,其余几人始终搞不清楚这个概念,只有机长还算明白。
其次,在面对下滑警告(GLIDE SLOPE)和复飞警告(PULL UP)时,机组成员根本不懂是怎么回事?只有少数的警惕性。
最后,机组成员的配合存在很大问题。在左座副机长出现错误操作时,右座机长并没有及时纠正。在发现近地警告和自动油门被断开后,机组成员没有判断是高度不够,反而认为是油门故障,花费1分钟试图启动自动油门,导致危机加剧。在坠机前最后阶段,机长虽然发现了高度不够,也试图保持高度,却没有控制油门加速,导致飞机失速坠毁。
这3个飞行员都有一定飞行经验,尤其实际操纵飞机的两个飞行员分别有1万5000和460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但他们的飞行时间几乎都是驾驶苏制和英制飞机,转而飞美制麦道客机的时间都不长。
对于“高度表拨正值”这个简单概念,4名机组成员只有机长相对明白,其余3人都不太清楚。
至于下滑警告(GLIDE SLOPE)和复飞警告(PULL UP),机组成员几乎懵掉,搞不清也许会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导致手忙脚乱。这仍然是业务水平不够的结果。
虽然副机长做出了错误的操作,机长若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改正,客机绝对不至于坠毁。而此次事故中,副机长和机长就没有配合,只是分头做自己的事情。作为飞行员,哪怕从自己生命安全角度考虑,也绝对不可能期望坠机。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只能说明两名飞行员的驾驶水平不高,或者有几率存在什么人际关系问题,互相不能有效合作。